一、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方案有关说明
(一)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方案(以下简称:合格评估方案)适用于未参加过上一轮教学工作评估的各类新建本科学校(以下简称:新建院校)。
(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为依据,贯彻“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指导方针,以“促进经费投入,促进教学建设,促进管理规范,促进质量提高”为重点。通过教学工作合格评估,进一步加强国家对新建院校教学工作的宏观管理与指导,使新建院校教学条件基本达标,教学管理基本规范,教学质量基本保证。
(三)合格评估方案的制定从新建普通高等学校的办学定位与发展需要出发,努力体现国家的教育方针及对新建院校教学工作和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反映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规律及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走势与发展方向。合格评估方案强调新建院校要树立“办学以教师为本,教学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强调引导学校从实际出发,服务区域(行业)经济社会发展,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应用型人才。强调培养目标在教学建设中的引领作用,以“三个符合度”为原则,认真开展评建工作。
(四)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合格标准及其计算方法参照教育部教发[2004]2号文件。
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和标准
一级 指标 | 二级 指标 | 主 要 观测点 | 参考 权重 | 合 格 标 准 | 备 注 | 负责人 |
办 学 指 导 思 想 | 1.1 学校 定位 | ●学校定位 与规划[注1] | 1.0 | 办学定位明确,发展目标清晰,学校办学能主动服务区域(行业)经济社会发展,符合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执行有保障,有效果;注重办学特色培育。 | [注1] 学校规划包括学校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学科专业建设规划、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和校园建设规划。 | 王春晖 |
1.2 领导 作用 | ●领导能力 | 0.4 | 各级领导班子遵循高等教育办学和教学规律,树立“办学以教师为本,教学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认真落实学校发展规划和目标,教育教学管理能力较强。 | | 王春晖 |
●人才培养 思路 | 0.3 | 重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社会及产业的合作育人方面,思路清晰、措施得力、效果明显。 | | 王春晖 |
●教学中心 地位 | 0.3 | 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基本构建了质量保证体系,有保障教学工作中心地位的政策与措施,落实情况较好; 各级教学管理人员责任明确,各职能部门服务人才培养情况好,师生基本满意。 | | 王春晖 |
一级 指标 | 二级 指标 | 主 要 观测点 | 参考 权重 | 合 格 标 准 | 备 注 | 负责人 |
师 资 队 伍 | 2.1 数量 与结构 | ●生师比 ●整体结构 状态[注3] | 0.3 0.7 | 全校生师比基本达到国家合格标准[注2];各专业的教师数量满足本专业教学需要。 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博士学位的比例≥40%; 师资队伍年龄、职称、学历等结构合理,有一定数量的具备专业(行业)职业资格和能力的教师,整体发展趋势良好,能满足学校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 [注2]参照教育部教发[2004]2号文件。 [注3]分析师资结构中的师资指学校在编的具有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 | 王春晖 |
2.2 教师 风范 | ●教师风范 | 1.0 | 履行教师岗位职责;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严谨治学,从严执教,遵守学术道德规范。 | | 王春晖 |
2.3 队伍 建设 | ●主讲教师资格 | 0.2 | 符合岗位资格的教师达95%[注4]。 | [注4]符合岗位资格是指:主讲教师具有讲师及以上职务或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 | 王春晖 |
●教师培训与发展 | 0.4 | 开展了教学团队建设、专业带头人培养等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有加强专业教师职业经历和职业能力培养的措施,效果较好; 重视青年教师培训和专业发展,有规划、有措施。 | 通过岗前培训并取得合格证的教师。 | 王春晖 |
●教学水平 | 0.4 | 有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能力的措施;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指导总体上能满足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教学效果较好,学生基本满意。 | | |
一级 指标 | 二级 指标 | 主 要 观测点 | 参考 权重 | 合 格 标 准 | 备 注 | 负责人 |
教 学 条 件 与 利 用 | 3.1 教学基本设施 | ●校舍 | 0.3 | 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基本达到国家合格标准[注5]; 教室、实验室、实习场所和附属用房面积以及其它相关校舍基本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利用率较高。 | [注5]参照教育部教发[2004]2号文件。 | |
●实验室、 实习场所 | 0.3 | 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及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所占比例基本达到国家的合格标准[注6]; 实验室、实习场所的配置能满足教学基本要求,利用率较高。 | [注6]参照教育部教发[2004]2号文件。 | 朱志国 |
●图书资料和校园网建设 | 0.2 | 生均图书和生均年进书量基本达到国家合格标准[注7]; 图书资料(含电子图书)能满足教学基本要求,利用率高; 重视校园网及网络资源建设,在教学中发挥积极作用。 | [注7]参照教育部教发[2004]2号文件。 | 王春晖 |
●运动场所 及设施 | 0.2 | 运动场及体育设施满足人才培养需要。 | | |
3.2 经费 投入 | ●生均拨款 ●四项经费[注9]占学费收入的比例 | 0.4 0.6 | 学校举办方(含政府、行业和民办高校投资者)生均拨款分别达到或超过上一年本区域平均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注8]。 ≥25%,较好地满足人才培养需要。 | [注8]区域参照国家对东、中、西部的划分标准。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计算。因北京、上海、西藏情况特殊,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东部地区不含北京、上海,西部地区不含西藏。 [注9] 四项经费包括本专科业务费、教学差旅费、体育维持费、教学仪器设备维修费。 | |
专 业 与 课程 建 设 | 4.1 专业 | ●专业设置 与结构调整 | 0.3 | 有明确的专业设置条件和合理的建设规划,能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本校实际调整专业,专业结构总体合理;注重特色专业的培育。 | | 李岩 |
●新办专业 | 0.3 | 新办专业设置适应社会需要,师资队伍、教学设施等教学条件满足教学需要,教学质量有保证。 | | 李岩 |
●培养方案 | 0.4 | 培养方案反映专业培养目标,体现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要求,构建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课程体系; 人文社会科类专业实践教学占总学分(学时)不低于20%,理工农医类专业实践教学比例占总学分(学时)比例不低于30%; 培养方案执行情况良好。 | | 李岩 |
4.2 课程 与教学 | ●教学内容与 课程资源建设 | 0.7 | 课程建设有规划、有措施、有成效; 教学内容符合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能够反映本学科专业发展方向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教学大纲规范完备,执行严格;有科学的教材选用、建设、评估制度;多媒体课件符合教学要求,能有效利用网络教学资源。 | | 李岩 |
●教学方法与 学习评价 | 0.3 | 有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方法改革的政策和措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效果明显;根据培养目标和课程要求,改进学生学习评价方法,考核方式科学、多样。 | | 李岩 |
4.3 实践 教学 | ●实验教学 | 0.3 | 实验开出率达到教学大纲要求的90%;有一定数量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有开放性实验室;实验指导人员结构合理;实验教学效果较好。 | | 朱志国 |
●实习和实训 | 0.4 | 时间和经费有保证;指导到位,考核科学,效果较好。 | | 朱志国 |
●毕业论文(设 计)与综合训练 | 0.3 | 选题结合实际,难度、工作量适当,体现专业综合训练要求; 有50%以上的毕业论文(设计)[注10]在实验室、工程实践和社会实践中完成; 教师指导学生人数比例适当,指导规范,论文(设计)质量合格。 | [注10]包括不同科类毕业汇报演出、作品展示、医学临床实习、社会调查报告等。 | 李岩 |
教 学 管 理 | 5.1 管理 队伍 [注11] | ●结构与素质 | 1.0 | 结构较为合理,队伍基本稳定,服务意识较强;积极开展教学管理研究,并有一定数量的研究实践成果。 | [注11]教学管理队伍包括学校分管教学的校长、教务处等专职教学管理人员、院(系、部)分管教学的院长(主任)、教学秘书等教学管理人员。 | 李岩 |
5.2 质量 控制 | ●规章制度的建设与执行 ●质量标准 ●质量控制 | 0.3 0.4 0.3 | 教学管理制度规范、完备,教学运行平稳有序。 制定了与培养目标相符合的各主要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标准和实施办法,执行严格。 基本建立了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注12]。 | [注12]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包括目标的确定、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的建立、信息的收集整理与分析(统计与测量)、评估、信息反馈、调控等环节。 | 李岩 |
学 风 建 设 与 学 生 指 导 | 6.1 学风 建设 | ●思想道德 教育 ●政策与措施 ●校园氛围 | 0.4 0.3 0.3 | 积极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勇于奉献,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良好品质。 有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政策与措施,开展了行之有效的学风建设活动。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自觉遵守校纪校规,考风考纪良好。 | | 王建 |
6.2 课外 活动 | ●课外科技 活动 ●课外文体 活动 | 0.6 0.4 | 搭建了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平台,有激励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的具体措施;学生参与面较广。 学生课外文体活动丰富多彩,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起到了积极作用。 | | 王建 |
6.3 指导 与服务 | ●组织保障 ●学生服务 | 0.4 0.6 | 按国家规定配备了学生工作队伍,设置了相关机构; 有调动教师参与学生指导工作的政策与措施。 开展了大学生学习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创业教育指导、就业指导、心理健康咨询等服务,学生基本满意。有跟踪调查毕业生发展情况的制度。 | | 王建 |
教 学 效 果 | 7.1 思想道德修养 | ●思想品德 | 1.0 | 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有成效,学生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综合素质较好。 | | 王建 |
7.2 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 | ●学生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 | 1.0 | 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学生掌握了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了从事本专业相关工作的基本能力和素质。 | | 王建 |
7.3 体育 | ●体育 | 1.0 | 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达85%; 群众性体育活动普遍,学生身心健康。 | | 王建 |
7.4 声誉 | ●校内评价 ●社会评价 | 0.4 0.6 | 师生对学校教学工作及教学效果比较满意。 第一志愿录取率和新生报到率较高;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较高;学校的办学定位和教育质量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得到社会认可。 | | 王建 |
7.5 就业 | ●就业 | 1.0 | 应届毕业生的年底就业率达到或超过70%。 | | 王建 |